
目錄
日日會的名稱與運作型態
「日日會」,是民間借貸常見的小額借款形式,無論稱為「日日會」、「日仔會」、「互助會」,都是相同型態。
日日會雖然常以互助名義宣傳,實際卻多半是包裝後的高利貸,宣傳方式多半是「每天固定還一筆錢」,聽起來輕鬆,卻暗藏風險。
日日會借款與「洗會」方式
舉例來說,日日會是民眾以3萬元為單位借款,領取時先扣除7,000元左右的利息,後續在30天內,每天償還1,000元,如遇假日則需要提前還款,例如星期五連同星期六、日一共歸還3,000元。
若借款人在款項償還之前,又需要資金,再借款則稱為「洗會」,例如借款人先借款3萬元,償還15,000元後,又需再借3萬元。
此時領取3萬元借款時,必須先扣除先前餘款15,000元,再扣與之前相同的利息7,000元,實領8,000元,接下來30天,每天必須償還1,000元,直至3萬元還清。
實領的金額,多半不足以讓借款人解決問題,反而支付兩次高額利息,延後還清借款的時間。
日日會借款附帶條件
金主為求保障,會要求借款人簽署支票,金額即是借款金額,甚至有些金主會要求簽署2-3倍的本票金額,以確保借款人不會跑路或避不見面。
借款人若無法依約償還每日的金額,就會列入借貸本金中,且開始計息。
若以借款3萬元、領款時扣除7,000元計算,月息即達23%,年息276%,遠超過政府規定的年利率合法上限16%。
日日會不合法且毫無保障
根據《銀行法》第29條與《民法》相關規定,未經主管機關核准,不得從事放款業務。
日日會,是由個人金主或不具金融牌照的人士操作,不僅未經核准,而且沒有定型化契約保障、利率超過法規上限,還經常夾雜逼簽本票、押證件及帳戶存摺、收取保證金等違法手段。
總結來說:
「每天只要還1,000元」這類看似平價的日日會借款方式,最常出現在臉書社團、Line群組與網路廣告裡。
容易吸引經濟上較為弱勢,從銀行管道不易取得資金的族群,例如計程車司機、職業軍人、攤商、網紅、物業保全等,為了紓解缺錢困境,選擇向日日會借貸,卻忽略或無奈接受高到違法的利息。
和日日會借款的民眾,一定會認為,只要每天乖乖還1,000元,一個月繳完3萬元,就能順利結清借款。
但對於處於經濟弱勢、財務發生問題,導致必須向日日會借款的民眾而言,難免會遇到無法正常繳款的時候,更黑心的升級版日日會,就會在此時讓借款人的財務黑洞進一步擴大。
若在借款期間有任何一天還款延遲、少繳、無法如期付款,金主就會視為違約,要求補繳違約金,未繳的款項列入本金,甚至改以7天算一次利息,讓借款人進入「利滾利」的黑洞。
這時借款人可能會被迫:
這種操作方式,等於把借款人綁在無限延長的高利債務中。就算已經繳超過本金的金額,金主會說:「還沒還完本金,還要再補。」
甚至有借款人繳兩個月共6萬,金主卻回應:「還欠1萬。」怎麼計算的?金主說了算。
利滾利的效果,讓借款人永遠處在還不完的狀態,還款期變成綿綿無限期、心理壓力無上限,而這正是比傳統日日會還要「升級」的剝削方式。
若再結合常見的「押證件」、「收帳戶」、「逼簽本票」、「額外收續約費」等手法,借款人很容易從單純借3萬度小月,變成人生負債連環套。
林小姐因搭乘家人機車,發生交通意外腿受傷,需要醫藥費。但她在鄉村小吃店做日領現金的工作,沒有正式的薪轉存摺紀錄與勞健保,只有薪資袋,沒有銀行願意貸款。
她在Line找到宣稱可以快速撥款的金主,單筆借3萬元。對方強調「每天還1,000元就好,不用擔保、不用財力證明」,她覺得還得起,就決定要辦,相約洽談。
原本說好的實拿3萬元,到現場才知道要先扣利息7,000元,每天還1,000元直到30天後清償為止,聽起來很輕鬆,但推算月息23%,年息高達276%。
但後來小吃店因為天候因素,長達兩星期沒辦法開店,導致她沒有領到日薪,有幾天無法還款。
她與金主聯絡,對方宣稱依照當初洽談的內容,未正常繳息,會有一萬元的違約金,而且未支付的款項,還要加入本金中繼續滾利。
但是相關的約定沒有合約條文可以佐證,林小姐也沒有印象聽到這樣的說明。只是因為有押證件給對方,擔心節外生枝,會對她不利。
林小姐只能把手中僅有具紀念價值的金飾,拿到銀樓變賣,付清違約金與剩餘金額,自認倒楣。
日日會金主最常見的話術:
實際上日日會借款,有以下風險:
合法的融資企業,如禾基好貸,對於借款人職業身分認定,比銀行寬鬆。
無論是外送員、物業保全、網紅團購主、多元或傳統計程車司機,只要有收入憑證如接單紀錄、薪資袋、存簿往來紀錄、工作現場照等,和適合的擔保品,就有機會取得資金。
合法融資企業貸款申辦公開透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