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錄
在日日會的非法放貸模式中,「洗會」指的是借款人為清償舊債,再向同一金主或同類型金主,借一筆新的款項,用這筆錢先償還前一筆欠款,再將剩下的金額當作現金周轉。
表面上,洗會似乎能暫時減輕壓力,實際上只是債務的重新包裝,讓本金重置、利息重新計算,形成沒有出口的循環。
對金主來說,「洗會」是一種「零風險且可以延長收益」的方式。
每一次洗會,代表利息重新計算,本金名目上維持不變,但實際上借款人已經多次支付等同於本金甚至數倍的利息。
金主不必在乎借款人提前還清,因為利息已經提前收取,且洗會讓還款期不斷延長,現金源源不絕進入他們口袋。
在洗會循環中,每一次新借款,金主會先扣掉上一筆的剩餘本金,再收取新一輪高額利息。
這意味著,借款人到手的現金其實很少,但背負的名目本金卻始終維持在原地不動。
即使總還款金額已遠遠超過最初借款額,名義上的「本金」卻始終清不掉。這是結構性陷阱,設計目的就是讓借款人永遠還在同一筆債務裡打轉。
小麗是在夜市擺攤的自營商,財務狀況不佳,旺季時收入勉強足夠,但淡季就入不敷出。
她手上的現金已經用來繳房租,攤位的設備又淋雨故障需要修理,只好向日日會金主借款3萬元。簽約當天,金主先扣掉7,000元利息,小美實際只拿到23,000元。
起初,小麗想著每天還1,000元,一個月就能還清,於是開始償還。然而,還到第15天時,雖然已經繳了15,000元,但小孩在學校打籃球摔傷骨折,需要手術與住院費用。
這時,金主提議她「洗會」:再借一筆3萬元,把剩下的15,000元舊債還掉,還能再拿點現金應急。小麗覺得這是唯一辦法,就同意了。
然而,這筆新借款再次扣掉15,000元舊債和7,000元利息後,她手上只剩8,000元。雖然錢很快被用在醫療費上,但新的3萬元債務又重新開始計息,每天依舊要還1,000元。
短短半年,小麗為應付種種開銷,前前後後洗會6次。每一次到手的錢都不多,但本金卻始終是3萬元,累計還款金額居然已經超過10萬。
她才驚覺,在這個陷阱裡,永遠看不到還清的那一天。
洗會不是解決債務的途徑,而是將借款人鎖死在債務牢籠裡,讓金主持續榨取收入。只有切斷這個循環,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無債一身輕的生活。